跳转到内容

陶寺遺址

维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书
陶寺遗址
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
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
地址山西省襄汾县
分类古遺址
时代新石器時代
编号3-192
认定时间1988年

陶寺遺址中國山西省襄汾縣一個龍山文化時期,面積至少達56萬平方米考古遺址,該遺址於20世紀50年代出土,並於2001年確定中期城址,並出土了宮殿、王陵、城牆、貴族墓園與住宅、宗教禮拜場所,以及懷疑是世上最古老的天象臺,及中國最早文字的遺存。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

一般认为,陶寺遗址属于国家形成的早期阶段,它被认为是可能的的都城。

位置及佈局

[编辑]

陶寺遺址位於中國山西省襄汾縣城東北七公里的陶寺乡中,分為目前確認了陶寺早期小城址為56萬平方米,年代为公元前2300-前2100年;中期大城址為280萬平方米[1],年代为公元前2100-前2000年,屬於陶寺文化的一個都邑遺址。陶寺文化晚期(公元前2000-1900年),陶寺城址被平毁,沦为普通大型聚落。

考古文化

[编辑]

定年及分期

[编辑]

發掘情況

[编辑]

陶寺遺址最早於20世紀50年代被初步發現,而真正大規模挖掘工作,則開始於70年代。由於希望尋得夏墟遺址,中國開始在三晉地區一帶進行大規模的考古發掘工作,並於1978年,正式對陶寺地區進行大規模挖掘,並發掘出陶寺城址遺跡,雖然斷定了陶址遺跡分屬於廟底溝二期文化龍山文化,而非預期中的二里頭文化,但此次挖掘,卻證實了陶寺為最大規模的龍山文化遺址(至少是直至21世紀初期),而且當中出土的城址、墓葬及遺物,更使陶寺遺址的相關研究得以開展,並於21世紀初期能有初步的成果。[2]

第一次挖掘

[编辑]

第二次挖掘

[编辑]

主要發現

[编辑]
陶寺遗址出土的彩绘蟠龙盘,现藏山西博物院

堯舜之都

[编辑]

学者认为该遗址可能是的都城。证据包括《書經・虞書・堯典》中提到的观象台,史书中记载的鼉鼓朱书文字中可能的“尧”字等。[3]

宫殿

[编辑]

宫殿区位于早期小城的中南部,其三面有围壕,一面紧靠南墙,面积约5万平方米。[4]

朱書文字

[编辑]
文字出现于朱书扁壶的两面,目前学者普遍认为左面为“”字,对于右面的符号则有“”、“”等

中國文字遺物,最早為見於殷墟甲骨文,然而由於甲骨文無論在字型構造、句式語法等各方面,均已經非常成熟,若然甲骨文便是漢字之祖,則其發展軌跡不免過於突兀,是故有些學者認為甲骨文之前,可能仍有其他更古老之文字存在,而疑似早期文字遺跡之中,便是陶寺遺址中發現的朱書文字為最早。 考古學家於陶寺遺址晚期的灰坑H3403中,出土一破碎扁壺,而壺上明顯帶有兩個特殊紅色圖案(見本條目附圖),經多位學者分別提出考證後,認為此兩個符號,分別代表「」字及「」字。

對於此二字為何會同時出現於扁壺之上,羅琨於《陶寺陶文考》中,認為「文」字在甲骨文中,是對已故先王的尊稱,及至周代金文,則引伸出「文德之人」之意,則「文堯」有可能便是陶村文化人對帝堯的之尊稱,若然朱書文字得到確認為文字,則漢字的歷史,便得以上推至距今四千年前以上了[5],而2006年,在IH64區域中,出土了一塊可能是「堯」字一部份的殘破陶片,雖然過於殘破,但於陶器上書寫文字,可能是當時人之風俗,則將來仍有希望能發掘出更多帶有文字的陶片,以破解朱書文字之謎[6]。雖然如此,但是由於朱書文字出土量不多,故亦有學者對這些符號是否文字,提出質疑。

而朱書文字又是如何書寫在扁壺之上的呢?據H3403出土扁壺所見之文字,筆劃之中可見筆鋒,因此可以推測,朱書文字可能是用類似毛筆一類的書寫工具來進行書寫[5],則毛筆之出現,可能大大早於今日的推定。

陶寺遗址出土的土鼓
陶寺遗址出土的彩绘陶壶

铜器

[编辑]

陶寺遗址共出土了4件铜器 ,分别为铃形器(含铅红铜,M3296 墓,陶寺晚期小墓)、齿轮形器(砷铜,M11墓,陶寺晚期小墓)、环(红铜器,中期贵族墓地内 IIT7464层,捣毁中期墓地形成的墓葬五花土堆积层)和口沿残片(砷铜,宫殿区 IFJT3 的主殿夯土)。 [7]

中華人民共和國學者林梅村等人認為,陶寺文化的青銅冶煉技術最早可能來自阿爾泰山脈的塞伊瑪-圖爾賓諾文化[8]

墓葬

[编辑]

陶寺墓地的墓葬也大致可以分为大型、中型(其中又可以分为3个种类)、小型三大类,每一种类型所占总数的比例分别是5%、8%、87%,从量比关系看是典型的金字塔结构。再从墓扩的大小、有没有葬 具和随葬品的数量和质量来看,大型墓葬的墓扩一般长3米,宽2.75米,墓主人均为成年男性,都使用木棺或者木棺加撑,棺底都铺撒着一层很厚的朱砂。中型墓的墓扩一般长2.50米,宽1.50米,墓主人大多是年轻的女性,个别的为男性,葬具为木棺,女性的多是彩绘的木棺。小型墓葬的墓扩一般长1.50米—1.70米,宽0.50米左右,没有任何葬具。

大型墓葬的随葬品十分丰富,数量一般100多件,最多的达187件。中型墓葬的随葬品数量一般20多件。小型墓葬一般没有任何随葬品。大型墓葬随葬品的种类有陶土鼓、彩绘的木质案板、沮、仓、盘、豆、匣,还有成套的彩绘陶器、石斧、石锌、石链以及形体大、制作精美的石钱和玉绒。其中有5座大型墓葬中还随葬了龙盘、鼍鼓和特别巨大的石磐。中型墓葬的随葬品与性别有密切的关系,年轻女性随葬的以日用品和装饰品为主,成年男性以日用品和生产工具为主。小型墓葬即使有1—2件,也是破旧的陶器或石器。

需要注意的是,所有的墓主人是年轻女性的中型墓葬,几乎毫无例外地分布在大型或者特大型墓葬的两侧,说明这些年轻女性的身份是墓主人的妾,大型墓葬的主人在占领巨额社会财富的同时,也享有更多更年轻的女性。不言而喻,陶寺墓地所表现的等级制度是严格的,每个人所拥有财富的数量悬殊是惊人的,几类墓葬显然已经体现了一种典型的金字塔型的社会结构。[9]

中期王级大墓 IIM22

[编辑]

竖穴上坑墓,平面形状呈圆角长方形,墓圹口长5米,宽3.65米,底长5.2米,深约7米,墓向东南,墓壁陡直。[4]

中期王级大墓 IIM22 出土漆杆"圭尺"

[编辑]

中期王墓IIM22 的头端墓室东南角,出土一件漆木杆 IIM22:43,复原长度为180厘米。推测该漆杆为圭表日影测量仪器系统中的圭尺,时代为陶寺文化中期(前2100-前2000年)。[10]

古「觀象臺」

[编辑]

陶寺遺址還有東亞地區最古老的觀象臺[11]

陶寺古观象台于2003年发现,距今约4700年。考古學家在陶寺遺址南牆中部的外側發掘出半圓形的基座,可能是用於天象觀測的平台。這個構造包括直徑約為60米的半圓形道路和半圓形夯土平台,平台的直徑42米,面積超過1000平方米,連道路的總面積約為1740平方米,重建後可以看出是有三道夯土的祭壇。

祭壇上有13根夯土柱的痕跡,呈半圓形排列,半徑10.5米,弧長19.5米。站在祭壇的中心,朝向東方可以透過復建後的柱子間縫隙觀看到崇山(Chongfen Mountain)[12]

原址复原模型证实从第二个狭缝看到日出为冬至日,第12个狭缝看到日出为夏至日,第7个狭缝看到日出为春分秋分。可通过柱间狭缝观测日出判断節氣,证实了《尚书・虞書・堯典》上所说的“乃命羲和,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,敬授人時。”

陶村節氣

[编辑]

其他出土文物

[编辑]

註釋及參考資料

[编辑]
  1. ^ “考古中華——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成立60年成果展”——陶寺遺址:中國早期國家的第一輪朝陽
  2. ^ 《先秦三晉區域文化研究》119-125。
  3. ^ 中央电视台纪录片《尧舜之都》
  4. ^ 4.0 4.1 王晓毅. 《古城·宫殿·大墓·观象台 - 唐尧帝都考古新进展 》. 《文物世界》. 2004, (第三期): 43-47. 
  5. ^ 5.0 5.1 陶寺遺址出土4000年前扁壺朱書文字成功破譯
  6. ^ 2006年度陶址遺址宮殿區考古調查發掘出土重要遺存求解
  7. ^ 高江涛,何努. 《陶寺遗址出土铜器初探》. 《南方文物》. 2014-01. 
  8. ^ 林梅村〈欧亚草原文化与史前丝绸之路〉,收入《丝绸之路天山廊道—新 疆昌吉古代遗址与馆藏文物精品》(下册),文物出版社,2014年。
  9. ^ 李昶. 《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中型墓葬的出现》.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. 2010-02. 
  10. ^ 何驽. 《山西襄汾陶寺城址中期王级大墓ⅡM22出土漆杆“圭尺”功能试探》. 《自然科学史研究》. 2009, (第三期): 261-276. 
  11. ^ David Pankenier, et. al (2008), The Xiangfen, Taosi site: A Chinese Neolithic 'observatory'?.页面存档备份,存于互联网档案馆) Archaeologica Baltica 10
  12. ^ He Nu, Wu Jiabi (2005), Astronomical date of the "observatory" at Taosi site.页面存档备份,存于互联网档案馆) The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,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(IA CASS)

延伸閱讀

[编辑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