维基百科:子頁面
子頁面是利用斜線(/) 將母頁面(或稱父頁面)分割出來的次級頁面。
要建立子頁面,最常用的方法是在[[連結]]中加入斜線,連結和頁面標題即為[[母頁面/子頁面]]。建立一個子頁面的子頁面(副子頁面)亦是可行的。在每個子頁面或副子頁面的標題下,您會找到返回母頁面或上級子頁面的連結(即< 母頁面或< 母頁面 | 子頁面)。
允許用途
以下是維基百科支援子頁面的名字空間:
- 討論名字空間(Talk:) ──
- 模板名字空間(Template:) ── 模板的說明文件,例如Template:Afd/doc。
- 用戶名字空間(User:) ── 個人用戶頁的附加頁、沙盒、用戶框等,例如User:Example/TestPage。
- 維基百科/計劃名字空間(Wikipedia:) ── 用於分割維基百科的程序、管理頁面,方便瀏覽和處理,例如Wikipedia:頁面存廢討論的子頁面。
- 幫助名字空間(Help:) ── 用於管理帮助頁面。
- 主題名字空間(Portal:) ── 用於主題特定的模板和資料。
- 模块名字空間(Module:) ── 模块的說明文件與副程式,例如Module:Chart/doc。
不允許用途
- 撰寫繞過中立觀點等方針的分支條目(POV fork)。
- 利用子頁面來使人誤會它是百科條目或百科的一部份。
- 張貼受版權保護的可靠來源的複本以便與其他用戶「分享」。任何維基百科任何頁面上均不允許侵權內容。
如何建立用戶子頁面
要建立用戶子頁面,只需在您的用戶頁中增加連結如[[User:用戶名/子頁面]]或只填上[[/子頁面]],然後儲存頁面,接著點擊該連結,進入用戶子頁面的編輯頁和輸入您的內容即可。
請注意連結有大小寫之分。
我們鼓勵用戶建立用戶子頁面以方便組織和整理資料,但是維基百科不是網誌、網站空間提供者或社交網絡-利用您的用戶頁(或用戶子頁面)發佈與維基百科無關的內容是不允許的,如遇嚴重違規個案時其頁面將被刪除。
您可以在不同層級的子頁面建立相關連結,這會容易處理和移動子頁面,關於此話題更進一步的細節,參見元維基說明。
如何刪除用戶子頁面
如果要刪除的頁面是您的用戶子頁面,請把模板{{Delete|O1}}或{{Delete|aup}}置在頁面上。參見Wikipedia:快速刪除。
如果要刪除的頁面不是您的用戶子頁面,請到Wikipedia:頁面存廢討論按照程序提出刪除請求。
顯示一個母頁面的所有子頁面
要顯示一個母頁面的所有子頁面,可使用Special:Prefixindex。例如要查詢User:Example的所有子頁面時,在搜尋框內輸入User:Example/
並點擊「提交」,搜尋結果便會顯示在Special:Prefixindex/User:Example/。
請注意頁面標題有繁簡之分。
條目沒有子頁面(主名字空間)
MediaWiki軟件支援選擇性開放或關閉不同名字空間的子頁面功能。在支援子頁面的名字空間,用戶可以透過連結來建立該頁的子頁面,只需在連結前方加上斜線便行(例如[[/Archive]])。對維基百科來說,我們只支援討論、模板、用戶、用戶討論、維基百科、帮助、模块、主題和维基专题名字空間的子頁面;而主名字空間(條目頁面)則沒有子頁面功能,因为條目子頁面會妨礙一般讀者在瀏覽頁面時的便利性。
條目標題中的斜線(主名字空間)
某部分條目的標題中會包含斜線,例如GNU/Linux、OS/2、台北101/世貿站等。因維基百科不支援條目名字空間的子頁面,所以上述條目不會誤判為子頁面。
子頁面的歷史
子頁面最初用於區分條目的歧義以及整理相關主題的條目,但這已證實為不切實際,因為一些條目傾向屬於多個分類。現時的消歧義系統較廣泛被接納。2004年中期,頁面分類系統亦支援層級形式的頁面分類。因此当时就有用戶建議實行《不要使用子頁面》的方針。
參見
元維基討論:
英語維基百科討論: